草莓作为一种经济价值高、市场需求大的水果,在大棚种植模式下可以实现反季节生产,提高种植效益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,帮助种植者掌握关键环节。
一、品种选择
选择适合大棚种植的草莓品种至关重要。推荐选用早熟、抗病性强、果实品质好的品种,如‘红颜’、‘章姬’、‘甜查理’等。这些品种适应性强,产量稳定,且市场接受度高。
二、大棚建设与环境控制
大棚应选择光照充足、排水良好的地块建造。结构以钢架或竹木大棚为主,覆盖材料可选用聚乙烯薄膜或PO膜。环境控制方面,草莓生长适宜温度为15-25℃,夜间不低于8℃。湿度控制在60%-70%,通过通风和灌溉调节。光照不足时,可补充人工光源,如LED植物生长灯。
三、土壤准备与施肥
草莓喜疏松、肥沃的微酸性土壤(pH 5.5-6.5)。种植前需深翻土壤,施入腐熟有机肥(如鸡粪、牛粪)2000-3000公斤/亩,并添加复合肥(氮磷钾比例15:15:15)50公斤/亩。土壤消毒可选用石灰氮或蒸汽灭菌,减少病虫害发生。
四、定植与管理
- 定植时间: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,确保草莓在低温前形成健壮植株。
- 定植密度:行距30-40厘米,株距15-20厘米,每亩定植6000-8000株。
- 水肥管理:定植后及时浇透水,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。追肥以高钾复合肥为主,花果期每10-15天追施一次。
- 植株调整:及时去除老叶、病叶和匍匐茎,保留5-6片功能叶,促进花果发育。
五、病虫害防治
常见病害有灰霉病、白粉病,可选用嘧霉胺、醚菌酯等药剂防治;虫害主要有蚜虫、红蜘蛛,使用吡虫啉、阿维菌素进行控制。提倡以预防为主,通过合理轮作、生物防治(如释放捕食螨)减少化学农药使用。
六、采收与采后处理
草莓果实转色率达80%以上时即可采收,采收时间以清晨为佳。采后需轻拿轻放,避免机械损伤。果实分级包装后,应冷藏运输(温度0-2℃),延长货架期。
通过科学管理,大棚草莓可实现亩产2000-3000公斤,经济效益显著。种植者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,灵活调整技术措施,以确保优质高产。